灌浆料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
灌浆料常用于结构复杂、钢筋密集、空间狭小的灌注灌浆。施工中经常遇到裂缝、结构裂缝、强度不足、表面不平等情况。
分析:
1.灌浆料产品膨胀率不合格,收缩裂缝无法补偿。2、配制灌浆材料时,采用人工搅拌,加水量远大于厂家要求的水量,造成开裂。
3、施工环境温度的影响。
4、混凝土基础表面处理,是否有粗化、浸湿处理。
5、施工后严禁振动,否则会造成灌浆料分层、离析、开裂,降低灌浆强度。
6、灌浆后覆盖、养护不到位。
7.灌浆料施工时,作业周围是否有大型设备引起振动。
解决方案:
1.首 选灌浆料。
2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。
3.若灌浆料裂缝为小裂缝,不影响灌浆料的整体荷载,则无需修补。
4.若裂缝宽度较宽且裂缝贯通,则应采用环氧灌浆材料进行压力灌浆修补。
5.灌浆材料承载力较小或不承载时,裂缝不需修补。
6.如工程需要表面外观,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。
7、施工过程中如因振动引起分层、开裂,应将原浆打掉重新浇筑。
2、 强度不够,24小时不能拆模
分析:
1.灌浆料终凝时间过长,24h强度不合格。
2、用水量过大,分层严重,上层为水泥浆,凝结时间延长。
3、振捣施工导致灌浆料分层,上层为水泥浆,凝结时间延长。
4、施工环境长期潮湿、封闭,水不能蒸发,凝结时间延长。
5.冬季施工,未按冬季施工方法施工,影响凝结时间。
解决方案:
1.首 选灌浆料。
2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。
3、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和养护。4、 不平的表面
分析:
灌浆料局部缺浆,小坑、麻点多,形成表面粗糙,板厚不均匀或不均匀,表面不平整。
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:
模板因素:
1.模板表面粗糙或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,拆模时破坏灌浆材料表面。
2.模板浇水不湿润或不够湿润,构件表面的灌浆料水分被吸收,造成灌浆料失水过多,出现麻面。
3、模板接缝不严,局部漏浆;脱模剂涂抹不均匀,或局部刷漏或失效,灌浆料表面与模板粘结,造成麻面。
4.构件表面混凝土易与模板粘结,造成麻面;5.模板未支撑在硬土层上,或支撑面不足,或支撑松散、有水泡,造成新灌浆料在早期养护时不均匀沉降。
施工因素:
1、灌浆料浇注后,表面仅用铁锹铲平,表面粗糙不平,不用抹子。
2.当灌浆料达不到一定强度时,由人员操作或运输,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压印现象。
解决方案:
1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。灌浆后,根据平面控制标志或弹线用电位抹子抹平,终凝后浇水养护;
2、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支撑在坚实的地基上,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水浸,以确保不下沉;